象棋大师朱剑秋的鬼手百局

朱剑秋,中国象棋男子国家大师。1909年出生,江苏省扬州市人,是 “扬州三剑客” 中出道出道最晚、年龄最小的一位。

朱剑秋,性格谦和,但棋风刚健泼辣,敢于搏杀,善于求变。

朱剑秋成年后便来到上海求生,1949年获得“江南象棋比赛”的冠军,1949年后,朱剑秋多次代表上海队出战,为上海队夺取1960年全国象棋团体赛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,其本人也曾于1960年获得全国个人赛第4名,是建国后第一批象棋大师。

青少年时期的朱剑秋,在扬州读过初级师范,当过小学老师,后来,因对象棋很痴迷,便开始研究象棋的各种变化。民国初期,扬州棋风盛行,朱剑秋则一边读书一边学棋,哪怕后来参加工作了,他也是工作学棋两不误,足见其对象棋的痴爱。

朱剑秋的棋艺在20岁左右就已经比较成熟了,他在和扬州“哼哈二将”杨万源、朱锦堂过招时,已经是胜多负少,1930年,朱剑秋离开扬州,来到高手如云的上海与众上海高手一较高下,到上海的第一仗,他的对手是湖北的吴湘亭,吴虽行棋谨慎而细腻,但思路缓慢,有“慢国手”之称,最终朱剑秋凭借精湛的棋艺连砍吴湘亭两局,刚到上海的朱剑秋就初显英雄本色!

为了维持生计,朱剑秋不得已在上海下让子棋,朱剑秋明白自己若想棋艺更上一层楼,就必须找上海的顶尖高手切磋,于是朱剑秋找来上海众高手的资料并认真分析他们的棋路,力求知己知彼。其后两年,朱剑秋与上海的很多名手都较量过,成绩是胜多负少。1932年,浙江宁波举办象棋比赛,上海棋界推举朱剑秋、罗天扬以及窦国柱代表上海出征,1934年,在江苏省举办的“江南象棋比赛”中,朱剑秋荣获冠军!

作为一个高学历的棋手,朱剑秋深知以棋为生的艰难,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,朱剑秋多次与谢侠逊老前辈携手组织抗日的募捐和宣传工作,30年代中期,朱剑秋终于进了劝募公债部门工作,过上了亦工亦棋的生活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朱剑秋随公司迁往重庆。1939年,重庆举办全市象棋比赛,朱剑秋小试牛刀的机会终于来了,经过3天的激烈争夺,朱剑秋斩获冠军!朱剑秋在重庆期间也多次与谢侠逊较量,两人棋力相当,难分伯仲。

50年代前期,华东棋坛的人物结构和实力有了很大的变化:“七省棋王”周德裕已经于1949年西去,而窦国柱棋力也大不如前,早年活跃于棋坛的万启有、张锦荣以及邓春林等非老即故,而朱剑秋正值棋艺的巅峰期。在上海的众多象棋擂台中,朱剑秋与何顺安轮流主持大世界的棋坛,迎战全国各地棋手的挑战,为象棋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!

竞技比赛从来都是很残酷的,竞技比赛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法则:“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”不是身临其境的话难懂其中之味!众所皆知,在全国棋类的比赛中,往往只有获得冠军才有用,虽然亚军和季军也不好拿、竞争也很激烈,但亚军和季军仿佛没有什么作用,无论是从名还是利来说。在象棋比赛中,或许十个全国亚军也没有一个全国冠军的头衔来得响亮及实惠,就像当今的象棋第一人王天一在直播时说的:“我不会把各种比赛获得的亚军和季军写进自己的战绩中。”在棋类比赛中,除了冠军,其他人都成了过眼云烟,直到渐渐被人遗忘。

没有拿过全国象棋冠军的朱剑秋,最悲情的地方就在于1994年临终前他那历时几年、呕心沥血创造的《象棋鬼手百局》迟迟无法问世,因为出版社要考虑经济效益,毕竟朱剑秋不是全国象棋冠军,其著作也不是畅销书。出版社可以给他一个书号让他自费出版,但钱是以万计的,而朱剑秋每月的工资也才几十元,根本没有钱出版。朱剑秋去世后,其女儿为他清点遗产,除一套棉衣裤尚新之外,箱子里尽是旧衣烂袄,而他的存折里,也仅剩两千余元的养老金,曾经叱咤棋坛十几年的朱剑秋晚景如此凄凉,实在令人震惊与不解。

曾经的邻居、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、知名作家王晓玉,发布了一篇万字文章《鬼手百局,你在哪里》,为朱剑秋这部遗作的出版进行呼吁,文章首发于上海新闻出版局的《读者导报》上,后该文章又被北京的《象棋研究》杂志转载。

最终,经历数年后,朱剑秋的《象棋鬼手百局》终于由朱永康大师牵线,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。

<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