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棋特级大师标准变迁史
象棋大师、特大的称号,对于普通棋迷来说,可望而绝不可及。
升大师已然是披荆斩棘,要想晋升特大,须如太上老君炼“九转还魂丹”般,昆仑采料,东海取水,碧池挖莲,眼睛不能眨一下死死着炉中七七四十九日方可成,期间的艰辛困苦,可想而知。
“特级大师”的称号从82年开始评定,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,期间评定标准几易,造就了无数棋坛英雄豪杰的成败兴衰。
评定标准:
一、1982年标准
1982年,按照国家体委规定,全国象棋个人赛获得 3 次冠军者晋升特级大师。
获得第一批特级大师称号的棋手有广东 杨官璘 和上海 胡荣华 两人。
这个标准简直是为杨官璘、胡荣华量身订做的,因为1982年就只有这二位棋手夺冠三次以上,当时的棋坛已进入胡荣华、王嘉良、柳大华、李来群等众多诸侯中原逐鹿的形势,要想获三次全国个人赛冠军,难度非常大。
假如这个标准一直延续到今天,全部符合的只有杨官璘、胡荣华、李来群、赵国荣、吕钦、许银川、王天一,七人而已,公认的当代第一人王天一,一直到去年才能被称 “王特”,而双子星的另一位棋手郑惟桐,就暂时只能被称 “郑大” 了。
标准出台不久,就遭到了王嘉良、李义庭、柳大华、李来群等高手的一致反对,新的标准亟待出炉。
二、1984年标准
1984年,放宽特级大师认定标准,凡获得过一次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或者 3 次前三名的棋手,可以晋升为特级大师。
因此,湖北 李义庭、柳大华,河北 李来群,广东 吕钦、许银川,黑龙江 王嘉良、赵国荣,江苏 徐天红,吉林 陶汉明 共 9 人晋升为象棋特级大师。
三、1998年标准
1984版标准执行了十四年后,许多人仍觉晋升特大太难,于是棋协进一步放宽标准:
- 1 次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
- 4 次全国象棋个人赛前 6 名
- 3 年内 2 次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前 3 名
- 全国象棋大师冠军赛夺冠,并且胜率超过76%
- 全国象棋大师冠军赛两次夺冠,无胜率要求
这一版本除了第一条是“纯金”外,第二、三条含金量也是十分高的,尤其是第三条,3年内 2 次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前 3 名,这等于是你实在一次也笑傲不了天下群雄,当不了武林盟主,那就两次笑傲一人以下其他群雄也可。
王斌,于2000年左右异军突起进入一流高手行列,2001年和2003年全国象棋个人赛,因小分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,分别取得亚、季军,晋升为特级大师。
第二条的四次个人赛前六,因此,广东 蔡福如,上海 徐天利、林宏敏,辽宁 卜凤波,河北 刘殿中,浙江 于幼华 和辽宁 孟立国 共 7 人晋升为象棋特级大师。
现在第二条标准已经取消,比如的哥出身的象棋大师 金波 获得四次前六,并未晋升,生不逢时。
还是在这一年,标准一放再放,全国大师赛两次夺冠(无胜率要求),或者一次夺冠并胜率超 76% ,因此,广东 庄玉庭、上海 万春林、福建 郑一泓、浙江 陈寒峰 和辽宁 苗永鹏 共 5 人晋升为象棋特级大师。
四、2014年标准
2014年晋升特大的标准,比之前三次有了更大的放宽政策,让更多的棋手得偿所愿。
- 世界智力运动会、世界锦标赛个人前3名,团体冠军
- 亚运会个人冠军
- 亚洲锦标赛、亚洲室内运动会个人冠军,团体冠军
标准出台后备受争议,尤其是对亚锦团体冠军晋升特级大师,非议较多。
标准出台后,张强因世界智力运动会个人冠军取得资格,而汪洋、王跃飞、郝继超、张学潮、许国义、申鹏、陆伟韬、孟辰、程鸣、孙逸阳等棋手因亚锦赛晋升特大。
全国个人赛冠军晋升特大,在历次改革中都屹立不倒,证明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王牌标准。一次全国冠军,界定了棋手实力的上限。从下表也可以看出:
因个人冠军晋升的特大:杨官璘、李义庭、胡荣华、柳大华、李来群 、吕钦、徐天红、赵国荣、许银川、陶汉明、于幼华、洪智、赵鑫鑫、蒋川、孙勇征、王天一、郑惟桐、徐超、王廓等19人。
通过其他方式晋升的特大:王嘉良、孟立国、徐天利、蔡福如、刘殿中、林宏敏、卜凤波、庄玉庭、万春林、郑一泓、王斌、苗永鹏、陈寒峰、谢靖(威凯杯全国象棋排位赛冠军)、汪洋(2018年个人赛冠军)、张强、王跃飞、郝继超、张学潮、许国义、申鹏、陆伟韬、孟辰、程鸣、孙逸阳。
人们普遍认为,同样是特大,个人赛冠军特大更具实力。稍稍退而求其次的,是两次前三,也十分难得,最典型的如王嘉良、王斌,战绩和实力都无可怀疑。再退点,是四次前六,这三件套标准,都足以证明棋手实力之强,技术之稳定。
放行标准争议最大的为世锦赛和亚锦赛团体冠军晋升,因为一次升三个,人数较多。